:::

其他 管理員 - 本會消息 | 2019-03-29 | 人氣:1150

 

高雄怎麼發大財:大數據中心帶來「大人物時代」

蘇南/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及通識教育中心教授
 
郭台銘與韓國瑜於17日宣布,將共同打造「AI高雄、智慧工農」計畫,強調高雄農工業要升級,轉型高科技智慧產業,未來才有競爭力!郭將採購高雄的1000萬公斤農產品,已有部分送到鴻海的深圳廠區。
 
韓國瑜已於21日啟程「港澳深廈」之行,到第1站的香港就簽訂24.71億多元的農漁產品契約。廈門也將與高雄簽訂約15000噸的農產品訂單。韓已接地氣,苦農民所苦!
 
但台灣農業總產值每年約5200億元,不及全年GDP 2%,比不上一家台積電的營收約7600億元。筆者以為,農產品若有高科技來加值,農民收入會更好!

筆者以為,高雄要發大財,高科技及數位經濟是關鍵,尤其人工智慧、物聯網(IoT)、大數據及區塊鏈等技術,在農業、漁業、工業及鋼鐵、石化等產業之應用前景。
 
全球化與IT(資訊科技)的興起導致國界消失,匯集科技、資金、商業及人才等的都會城市成為全球化連結節點。加上通訊、IoT、雲端及5G的發達,造成時空壓縮,有助於大範圍地理空間的物流與人類生活品質提升。
 
通訊與網路技術的革新將外資進入零售業、電子商務與宅配,連鎖成集團發展;形成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徒勒(Walter Christaller)提出的「中地理論」(Central place theory),就是大小不等的都市和鄉鎮形成具有服務機能的中地。意指在一個均質的社會生活平原上,不同都市自會形成大小階層,大都市雖數量較少,但服務圈大,而數量多的小都市則是服務圈小。
 
就產業分布觀之,目前高雄市仍以鋼鐵金屬、石化、造船業、加工出口相關等為主。就產值而言,以二級產業的比重最高,分布在高雄市外圍和周邊地區;三級產業主要分布在高雄市的中心區;而一級產業則廣泛分布在合併前的高雄縣境。筆者建議,高雄應重新找到城市定位、跨國商業與科技競爭力,產業經濟才能加值,發揮在地優勢。
 
笨蛋,問題是經濟!那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1992年的競選標語。除因IT技術更強化數位經濟的重要性外,目前各城市之間及城市內部,也會因為財富、權力、空間、資源及人才的不均,發生「中地」極化,造成世界各城市之同質性遠大於一國內部的城市類似性?!
 
韓國瑜也參觀鴻海未來將在高雄設立的「全球大數據中心」,它已展開徵才外,高雄軟體科學園區也招募3000名軟體工程師。筆者以為,大數據雲計算來到高雄了!期盼高雄及南部鄉民領略全國最美麗、最環保及最具創新性的「數據中心」(Datacenter)!
 
那是什麼呢?數據中心是一多功能的建築物,能容納大量伺服器及通信設備,除了電腦系統和存儲系統等配套外,尚包括冗餘的資料通信連接、環控與監控設備及安全裝置,係一整套的複雜設施。它除了需要大型空調和複雜的電力系統外,也要便於管理維護。
 
位在彰濱工業區的Google台灣數據中心已於2013年底啟用,但彰化縣3年前爭取來投資的「臉書亞洲數據中心」,卻在去年9月落腳到新加坡去了!
 
筆者以為,近年來互聯網商業發展迅速,企業計算平台更是朝向資訊架構(information architecture, IA),雲計算技術已獲廣泛認可。目前台灣的IT大多集中在新竹以北,南部有待急起直追。
 
除了「南部科學園區」外,「數據中心」是高雄的IoT動力所在,未來將能提升高雄生產力並與全球經濟發展連結。Datacenter是承載資訊系統運作的基礎設施,將會把高雄帶入「大人物時代」(大數據、人工智慧及物聯網),高雄才能發大財!

:::
法學文章
展開 | 闔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