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法學知識 管理員 - 本會消息 | 2019-04-01 | 人氣:1517

 

如何減少坑洞?大數據在道路維修的應用

蘇南/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教授  

4年來我國的交通事故,每年約有40萬人次死傷; 103年事故死亡1,819人、受傷413229人;106年死亡1,517人;社會成本增加高達4千億元以上。

交通事故以騎機車自摔最多,機車死亡以1824歲年輕族群最多。監委張武修、王幼玲於去年11月提案糾正行政院。立委葉宜津也在去年12月建議交通部,比照美國透過大數據(Big data)與事故資料庫連結,提高路面的抗滑性。
 
下雨時道路常出現很多坑洞,南台灣在去年823豪雨後,高雄市的路面破損超過5,000個坑洞,台南市區道路也出現1,800個以上的坑洞。

使用道路常見的埋水管、電纜線、瓦斯管及水溝施工等,造成人車行走不便,容易發生車禍。對於道路「不」平及管線破損等維護,甚至事前檢查、事後管理等,實有必要建置大數據資訊系統,使道路維修更智慧化!

應用Big Data可以改善道路的養護、維修之交通安全。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「道路安全大數據案例分析與應用」(逢甲大學研究報告),就國內外道路安全案例,收集行政院衛福部的「死因資料檔」、內政部「戶政資料庫」與警政署「道路交通事故資料庫」、金管會「保險資料庫」、中央健康保險局「健保資料庫」、交通部公路總局「公路監理系統」、「事故鑑定資料庫」等,建置道路安全大數據;並納入使用者的安全需求資訊。

前年10月完成的該研究,也以公路總局的「公路監理系統」之駕駛人違規資料進行分析,規劃未來道路安全資料庫,期藉資料整合應用,展現道路事故全貌外;資料挖掘(Data mining)事故傷害關鍵因素,建構應用領域減少道路事故傷亡。

何謂「智慧化道路管線挖掘管理」?就是以資訊經濟、工程品質及進度管理等來整合挖補挖掘資訊,以「系統整合」為目標所建置的大數據。其功能包括:1.即時管線協調減少挖掘頻率,2.施工進度管理減少交通衝擊,3.即時施工資訊資訊開放應用,4.施工品質督察提升施工品質,5.緊急應變處理維護都市安全,6.管線座標測量掌握管線資訊,7.3D管線圖建立預防重於治療。

前述大數據資料庫經「臺北市工務局」於前年底建置並施行後,可統合道路巡查與管線管理資源,有效處理道路缺失及管線問題,減少挖掘、提升路面品質、改善市容及健全公共管線,建構資訊透明與環保智慧城市,值得其他城鄉參考。且施工資訊公開透明,以減少事故、便利人車與交通安全提升;也有里長座談會及滿意度等資料作為大數據分析用。

道路施工頻繁,管線挖掘案件增加,非僅交通阻塞、環境汙染,亦可能發生交通事故。新北市工務局藉「電腦輔助管理系統」,健全道路挖掘管理,首創以「非實體虛擬智慧化道路管理資訊中心」發展「道路管理大數據」;於106 年獲營建署考評「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管理供應系統」為全國第1名;次為臺中市(2)、嘉義市(3)、高雄市(4)、臺南市(5) 、臺北市(6)及桃園市(7)

去年初美國丹佛市,以物聯網(IoT)技術改善道路安全;花1,200萬美元,研究在1,500輛車隊的小型區域內,建置車隊與道路基礎設施如何持續互動的大數據。進一步研究車隊「即時」回傳道路狀況之資訊,提供居民更理想的道路安全資訊,改善民眾通勤體驗,就未來道路的汽車連網準備。

本文以為,大數據時代已來臨!道路品質是行車安全的重中之重。建議6都應加速建置監視器、交通號誌等IoT,收集路面的坑洞、隆起、冒油、車轍、落物、樹倒、氣候、積水、開挖、管線、施工及路平等資料,建置大數據分析運算功能。

除便於掌握道路的維修、養護外;尤其當馬路突有上述不安全狀況時,可以警報器、行車系統或手機APP,立刻向行人或車輛發出警訊,避免可能發生的交通事故。運用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,勢可改善道路使用狀況,提升交通安全保障

 

:::
法學文章
展開 | 闔起